首页> 专业技术>兽药检验

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危害

2015-03-25

         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就引起国际关注,并于80 年代在WHOFAO成立的CAC下设立了CCRVDF,负责制定食品中兽药允许残留限量标准。 食品中兽药残留所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,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。

一、中毒反应:

一些抗菌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类、磺胺类、四环素类及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,由于具有抗原性,可刺激机体内抗体的形成,一些过敏性个体在接触这些药物的残留后,容易引发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,表现为瘙痒、红疹、头痛等症状。磺胺类药物还可能引起造血系统紊乱,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,粒细胞缺乏症,再生障碍性贫血,血小板减少和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等; 还可能引起肾损害,特别是乙酰化磺胺在酸性尿中溶解度降低,析出结晶后损害肾脏。近几年发生的瘦肉精中毒事件,是由一种β-受体激动剂———克伦特罗药物引起的,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.如果在动物肌肉和内脏含有较高浓度的克伦特罗,人体在食入时,则很快会引起心悸、头痛、头晕眼花、肌肉震颤和四肢发麻无力等急性毒性作用。

二、诱导产生耐药菌株:

动物经常反复接触某一种抗菌药物后,其体内敏感菌株将受到选择性的抑制,从而使耐药菌株大量繁殖。而抗生素饲料添加剂长期、低浓度使用是耐药菌株增加的主要原因。人体经常使用含抗生素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,一方面可能引起人畜共患病耐药性的病原菌大量增加,另一方面带有药物抗性的耐药因子可传递给人类病原菌,由此导致人体产生耐药致病菌,如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,会出现抗生素无法控制人类细菌感染性疾病情况。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,仅1992 年全美就有13 300 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。

三、三致作用:

苯并咪唑类药物是兽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蠕虫病的药物,可持久地残留于肝脏内,并对动物具有潜在的致畸性和致突变性。另外,残留于食品中的丁苯咪唑、苯咪唑、丙硫咪唑和苯硫氨酯具有致畸作用,克球粉和雌激素、硝基呋喃类等违禁药物则具有致癌作用。近来发现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如四环素类、氨基糖苷类和β-内酰胺类等抗生素均被怀疑具有三致作用。

四、引起激素样作用:

人经常食用含有激素残留的食品,会干扰人体内的激素平衡,产生一系列激素样作用。当人体摄入了激素残留的食品后它就蓄积在脂肪组织中,然后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,人的生殖系统障碍、发育异常及某些癌症如乳腺癌、睾丸癌等均与激素样作用有关。

上一篇:常用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对比
下一篇:浅析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

© 2020 四川省动物保健品协会 版权所有 电话:028-85555625 传真:028-85555625
蜀ICP备14014214号-1 技术支持:澎湃动力